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文旨在探讨药物分析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验教学、考试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观念,教会学生运用物理化学、化学或生物化学等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明确的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中药、生化药物及其各种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1-2],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检验工作,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能力[3]。 当今,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对所需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药学教育质量,如何能让学生毕业后得到工作单位的认可已成为重要的议题[4],因此本文主要从实际出发,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特点,依据不同医药企业及检验部门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探讨药物分析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验教学、考试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在药厂、医院、医药公司、药品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等部门从事药品分析检验工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1 课程改革的国内外现状与已有基础 1.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在教学内容上设计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教育改革核心的CDIO模式,要求采用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多方面达到预定目标。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多所高校对药物分析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如重庆大学以药物为对象和问题为核心,有机组织课堂教学模块,将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基础融入到药物分析中进行教学改革;安徽医科大学对药物分析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更新,推进综合实验的教学模式;潘小姣等[5]探讨分别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2 本课程改革主要内容和改革思路 2.1 改革内容 改变过去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灵活多样适合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案例式、提问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师生互换位置,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从而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改变以往上课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古板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面讲解理论及企业一线的有关资讯,后面进行实训。实训可完全按照企业对于检验人员的要求进行。比如阿司匹林的检验,老师教授学生查阅《中国药典》标准,让学生罗列试验需要的试剂、仪器,然后计算全班需要的用量,分组负责不同试剂的配制,提供全班使用。开始试验后,得出试验结果,最后填写检验报告单,要有检验人、复核人、批准人签字。经过这些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熟悉了企业一线的工作场景。克服了以往的实验老师配好试剂,学生将现象验证一下就行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为进入企业QC岗位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实践性教学改革。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5],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医药企业工作。实验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改变过去以没有创新性的、纯粹的、反复做的、经典实验为教学内容的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型意识,跟不上学科发展步伐,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根据药物分析课程特点,将实验课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将实验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常规技能训练[6-7],要求学生按现行版《中国药典》方法进行常规的检验操作,进行“验证性”实验,使学生通过此方法具备运用常规分析设备和现代分析仪器进行药品检验分析的能力;第二层次为“设计性实验”训练[8-9],要求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实验训练,掌握对某种分析技术的运用能力,如HPLC用于药物含量测定时的应用;第三层次为“综合性实验”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及书本上没有的文献资料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综合以上三个层次的试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增加实验课课程比例,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 (3)考试和考核方法改革。积极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模式,理论考试采用三大部分结合:平时成绩(作业情况、课堂讨论参与的情况、回答问题情况、阶段性测评)(占25%)、实验考核(占25%)、期末考试(闭卷)(占50%)。平时成绩的计入,强调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把握,主动钻研和思考问题;阶段性测评,是从整体上对学生的一种阶段性模拟检阅,提示接下来的学习中,应从哪些方面矫正提高自己;实验考核采用两大部分:平时(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成绩)(占60%)、期末试验操作(占40%);期末考试则是对学生全方位知识的考察,所占比例最大,主要督导学生在整个学期结束后,系统的复习,进行知识的强化与提高。与以往的只有期末考试的“一考定乾坤”相比,更能鞭策学生学习的警觉性和系统性。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引导教师要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辅导与交流。 2.2 改革思路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对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药物分析课程要求药物质量分析应该更加灵敏、专属、准确和快速。根据近年来教学研究的成果,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和现代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另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主观能动、自主学习及创新的能力。 3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点、重点和难点 3.1 创新点 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训统一,前面讲解理论及企业一线的有关资讯,后面进行相应实训,实训可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另外,注重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考虑邀请药物分析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一线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学术和实践的交流,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可以邀请一些药品检验机构的有关专家来校举办相关学术讲座,让老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药物分析技术的前沿信息,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建立较为全面完善的考核系统,使考试内容更全面,评价方式更客观、合理、真实。 3.2 重点和难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寻找更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也将是药物分析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学校也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增加新的分析仪器和设备,满足学生的要求。比如高效液相、气相色谱的配备等。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文旨在探讨药物分析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验教学、考试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观念,教会学生运用物理化学、化学或生物化学等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明确的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中药、生化药物及其各种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1-2],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检验工作,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能力[3]。 当今,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对所需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药学教育质量,如何能让学生毕业后得到工作单位的认可已成为重要的议题[4],因此本文主要从实际出发,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特点,依据不同医药企业及检验部门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探讨药物分析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验教学、考试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在药厂、医院、医药公司、药品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等部门从事药品分析检验工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1 课程改革的国内外现状与已有基础 1.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在教学内容上设计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教育改革核心的CDIO模式,要求采用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多方面达到预定目标。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多所高校对药物分析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如重庆大学以药物为对象和问题为核心,有机组织课堂教学模块,将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基础融入到药物分析中进行教学改革;安徽医科大学对药物分析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更新,推进综合实验的教学模式;潘小姣等[5]探讨分别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2 本课程改革主要内容和改革思路 2.1 改革内容 改变过去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灵活多样适合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案例式、提问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师生互换位置,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从而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改变以往上课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古板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面讲解理论及企业一线的有关资讯,后面进行实训。实训可完全按照企业对于检验人员的要求进行。比如阿司匹林的检验,老师教授学生查阅《中国药典》标准,让学生罗列试验需要的试剂、仪器,然后计算全班需要的用量,分组负责不同试剂的配制,提供全班使用。开始试验后,得出试验结果,最后填写检验报告单,要有检验人、复核人、批准人签字。经过这些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熟悉了企业一线的工作场景。克服了以往的实验老师配好试剂,学生将现象验证一下就行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为进入企业QC岗位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实践性教学改革。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5],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医药企业工作。实验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改变过去以没有创新性的、纯粹的、反复做的、经典实验为教学内容的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型意识,跟不上学科发展步伐,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根据药物分析课程特点,将实验课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将实验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常规技能训练[6-7],要求学生按现行版《中国药典》方法进行常规的检验操作,进行“验证性”实验,使学生通过此方法具备运用常规分析设备和现代分析仪器进行药品检验分析的能力;第二层次为“设计性实验”训练[8-9],要求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实验训练,掌握对某种分析技术的运用能力,如HPLC用于药物含量测定时的应用;第三层次为“综合性实验”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及书本上没有的文献资料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综合以上三个层次的试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增加实验课课程比例,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 (3)考试和考核方法改革。积极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模式,理论考试采用三大部分结合:平时成绩(作业情况、课堂讨论参与的情况、回答问题情况、阶段性测评)(占25%)、实验考核(占25%)、期末考试(闭卷)(占50%)。平时成绩的计入,强调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把握,主动钻研和思考问题;阶段性测评,是从整体上对学生的一种阶段性模拟检阅,提示接下来的学习中,应从哪些方面矫正提高自己;实验考核采用两大部分:平时(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成绩)(占60%)、期末试验操作(占40%);期末考试则是对学生全方位知识的考察,所占比例最大,主要督导学生在整个学期结束后,系统的复习,进行知识的强化与提高。与以往的只有期末考试的“一考定乾坤”相比,更能鞭策学生学习的警觉性和系统性。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引导教师要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辅导与交流。 2.2 改革思路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对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药物分析课程要求药物质量分析应该更加灵敏、专属、准确和快速。根据近年来教学研究的成果,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和现代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另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主观能动、自主学习及创新的能力。 3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点、重点和难点 3.1 创新点 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训统一,前面讲解理论及企业一线的有关资讯,后面进行相应实训,实训可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另外,注重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考虑邀请药物分析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一线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学术和实践的交流,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可以邀请一些药品检验机构的有关专家来校举办相关学术讲座,让老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药物分析技术的前沿信息,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建立较为全面完善的考核系统,使考试内容更全面,评价方式更客观、合理、真实。 3.2 重点和难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寻找更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也将是药物分析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学校也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增加新的分析仪器和设备,满足学生的要求。比如高效液相、气相色谱的配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