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腹痛2月余,生化检查均正常,这个病因很多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右下腹痛,也可能是它。
日常工作中,消化科医师遇到最多的是腹痛患者,最让医师头痛的腹痛是各项生化指标、肝胆胰脾肾超声都正常,长达几个月就是腹痛的患者;让医生想撞墙的腹痛是各项生化指标、瘤标、胃镜检查、肠镜检查、超声检查都正常,经验性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但患者还是腹痛。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例让人头痛的腹痛。
病例简介
50岁女性患者,近2月来,无明显诱因右下腹间断腹痛,与饮食无关,无呕吐、无腹泻无便血。看到右下腹痛,相信大多数医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阑尾炎、胆囊炎、肝脏病变等,相对罕见如憩室炎、肠系膜脂膜炎等。
患者1月前已在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肝肾功检查都正常,超声检查也都正常。毕竟是1月前的检查了,此次就诊,血常规、肝肾功是必不少的,有可能是肿瘤性疾病,肿瘤标志物也不能少,腹盆增强CT也来一套。相信,只要是腹盆腔有炎性、占位病变,再也逃不出这些检查。
但看到生化检查结果就让人头大:
血常规正常
肝肾功、载脂蛋白均正常
肿瘤标志物正常
患者肝胆胰脾肾超声检查提示也正常。最后,我们再看一下腹盆增强CT的重要图像(轴位、矢状位、VRT图):
腹腔干动脉邻近开口处
腹腔干动脉邻近开口下方
轴位
矢状位
VRT图
患者轴位图像上,观察病变相对困难。但在矢状位图像上,腹腔干起始处受压呈鱼钩样狭窄,在VRT图像上,由于VRT图像采用的是厚层VRT,部分容积效应使我们观察病变相对困难,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病变。因此,又进行了薄层VRT处理。
箭头所指处为受压狭窄的腹腔干
到这里,相信大多数人已经知道这就是导致患者腹痛的原因: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关于该病的要点。
认识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
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MALS),也称为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膈肌中脚压迫综合征等,正中弓韧带是连接主动脉裂孔两侧膈脚的纤维韧带,构成主动脉裂孔的前缘,腹腔干动脉多在中弓韧带稍下方发出,随后分为肝总动脉、脾动脉及胃左动脉,也就是说中弓韧带多位于腹腔干上方。
在人群中,10%-24%的腹腔干紧邻中弓韧带发出,该韧带位置偏下位于腹腔干的分叉处或以下水平。腹腔干开口过高,膈肌脚附着点过低,导致部分患者腹腔干受压迫,严重的可引起临床症状。
MALS由Harjola于1963年首次报道。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74%-4.0%,多见于体型瘦长的年轻女性(20-4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比为1:4,但我国的学者钟小梅等认为本病无明显年龄、性别差异。
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MALS的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多数学者主要有如下两种观点:腹腔干受压学说、腹腔神经节细胞受压学说。
(1)腹腔干受压学说:中弓韧带压迫腹腔动脉造成管腔狭窄,导致其供血区域的内脏器官血流减少;受压的腹腔干侧支动脉从肠系膜上动脉窃血导致肠缺血。支持动脉受压的理论依据: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腔动脉特征性钩状狭窄,并见狭窄后扩张等;平卧位超声检出腹腔动脉流速明显增高,深吸气或站立位由于腹腔动脉向足侧下移远离压迫处,流速恢复正常;中弓韧带松解和血管重建术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消失或缓解。我个人更加支持腹腔干受压学说,因为我们能影像学上观察到相应改变。
仰卧位图
MALS受呼吸运动的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影像学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大家更加理解该病的机制以及影像学改变,特地用上图来说明(上图为仰卧位图,与我们CT检查、超声检查时患者的体位一致)。呼吸可导致中弓韧带位置移动。吸气时肋间增宽,胸廓上升,膈肌收缩,中弓韧带膈肌附着处(包含膈肌脚)随之上升。呼气时反之,中弓韧带膈肌附着处(包含膈肌脚)下降。